【非常醫生】鍾侃言:有個案廿年始確診病症 獲病人家屬「爆喊」感激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9/06/08 01:01

最後更新: 2020/05/18 16:37

分享:

分享:

港大罕見病專家鍾侃言表示,病患家屬間的感情、幫到他們醫學以外的問題,就是滿足感最大來源。(陳永康攝)

半數罕見病患者求醫時均找不到原因,港大罕見病專家鍾侃言坦言感到極大壓力,有廿年才成功確診的個案,獲病患家屬「爆喊」感激,因肯定非自己錯誤致愛兒患病;亦有患童病逝家屬忍着傷痛,送上愛女與醫護相處點滴記錄作紀念。此等點滴,令他感到無可取代的成功感,亦成為他「下個做得更好」的原動力。

鍾侃言在加拿大取得遺傳醫學院院士返港後,曾遇上一名患肉鹼醯基肉鹼轉移酶缺乏症(CACT缺乏症)女童,需持續於醫院接受治療,每年聖誕女童會送上簽名聖誕卡,醫患同行至10歲女童病故;之後女童父母送上記錄愛女生活點滴的特製光碟,包裝上印有「十全十美十年」,令鍾侃言感動非常︰「家長珍惜於醫院與醫生、護士間的相處,所以在他們最傷心的階段,均很欣賞、很顧及我們的感受。」

病童父母為鍾侃言獻上記錄女兒生活點滴的CD,親切地稱呼他「老友記」。(陳永康攝)

面對已建立深厚感情病童離去,鍾侃言既感「心噏」又覺遺憾,但他亦很快重整情緒,形容是為醫者的責任:「感受家屬憂傷後,要好快重整自己心情重新出發,然後想想如何為家屬做好一點,或將經驗協助類似個案,甚或啟發自己做好診斷治療,是做研究的動力!」

他認為,與患童家屬同行重要,亦需明白家屬背後承受的問題,曾有歐洲罕見病研究,發現三分之二罕見病患照顧者日耗至少2小時為病人餵藥、陪診等工作,8成明言難以兼顧日常生活,而照顧者感不快樂或沮喪較常人高出3倍。

曾有一名22歲男子因患先天性心臟病四聯症,自幼已持續覆診,直至2、3年前始確診患22號染色體缺損症,影響及智能發展,甚或誘發精神科問題,母親獲悉後大哭起來;鍾侃言解釋,中國人家長經常自我審查,母親回想過去22年不斷質疑是否懷孕時做錯,令兒子患心臟病,又出現讀書問題,質疑是否自己教導出錯,或經常出入醫院拖累兒子學業,心結一直藏着廿多年,未向任何人說起。

「有時照顧者覺得要好堅強才可照顧兒子,那部分一直以來無處理,來遺傳科向她解釋後,她才釋放出來!」鍾侃言認為,有時只需一個答案,已可助照顧者肯定自己能力及價值,令家屬有信心將患者照顧得更好。

走入罕見病近廿載,由10年前8成患者病因不明,至今仍有半數未能找出病因,他坦言感壓力大又焦慮:「與其他專科比較就好差!」亦沒有可刊於權威雜誌的大型研究;然而,與病患家屬間的感情、幫到他們醫學以外的問題,就是滿足感最大來源︰「升職升得好慢,但無人可以take away到我們的成功感,全因與病患家屬的點點滴滴。」